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风采
情系百姓,用心擦亮“第一窗口”
——记“省优秀法官”、永顺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田志敏
分享到:
作者:张春勇  发布时间:2010-07-12 13:56:34 打印 字号: | |
  • 田志敏(右一)获“全省优秀法官”称号
  • 田志敏(左一)在接待来访当事人
  立案信访,被称作法院的“第一窗口”,是人民群众了解法院、表达诉求、寻求司法帮助的窗口,也是人民法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窗口。但是,在当前各种矛盾凸显、各类纠纷大量涌入法院的情况下,立案信访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视为法院工作“第一难事”,让许多法官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而,在地处湘西边远山区、立案信访压力一直比较大的永顺县人民法院,却有一位法官勇敢的接下了这一“烫手山芋”,并且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默默的擦亮着这个“第一窗口”。他,就是永顺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田志敏。

  2006年8月,田志敏被任命为立案庭庭长。4年多来,他共审查立案3200余件,接待来访当事人2160人次,处理群众来信186件,办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268件,解决了一大批中央及省州交办的重大信访案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永顺县人民法院的立案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湘西州委政法委评为“全州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田志敏本人也于2008年被湖南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        

                 倾心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贫困山区农家走出来的田志敏,更能深刻的理解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在湘西山区的许多百姓心中,仍然存在“厌诉”的心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到法院打官司,一旦选择诉讼,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案件,都会影响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甚至是今后一生的生活,更会影响到百姓对法院和法官的评价。因此,对来法院的每一位当事人,田志敏都热情接待;对每一件案件,都悉心处理。他时常告诫自已,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真正做到“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忧当事人之所忧”,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件案件。对于自己能解决的案件,马上解决;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案件,立即向领导汇报,积极协助领导解决。

  西歧乡西龙村的陈大妈,仍然记得让她母子重归于好的“恩人”田庭长。年过古稀的陈大妈,因与儿子发生矛盾,其子一怒之下将她赶出家门,拒绝赡养她。无奈的陈大妈来到法院,找到田庭长要告她儿子。田志敏了解情况后,鉴于陈大妈的实际情况,该案不能按照常规立案程序处理,于是他立即与西歧乡政府取得联系,同乡政府的干部一同赶到陈大妈所在村里,现场解决该案。田志敏对陈大妈的儿子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最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醒悟后的儿子答应好好赡养母亲,母子俩的矛盾得到化解,重归于好。陈大妈对田志敏连声感谢,称赞田志敏是他们母子的“恩人”。

  多年上访的向俾生,不会忘记为解决自己的事情而四处奔波的田庭长。2002年7月,向俾生被与其有矛盾的向松林持刀砍成重伤,经法院判决,向俾生应获得赔偿款5万余元,但由于向松林正在服刑,家里无可供执行财产,因而未能执行到位。为此,向俾生多次越级进京上访,成为进京上访老户,该案也成为中央政法委交办的重点涉诉上访案件。为解决向俾生的困难,妥善化解该案,田志敏多次向有关领导汇报案件情况,想方设法解决该案。他先后15次深入距县城百余公里外的松柏乡,了解向俾生的家庭情况,做其思想工作,多次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工作人员商量解决方案。最终当地政府考虑到向俾生的实际情况,拿出资金先垫付给向俾生,该案得到了妥善解决。

         

                  热心暖民心

  对于来法院办事的群众,更多的时候,田志敏并不愿意使用“当事人”这个词。田志敏经常对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说:“对来法院办事的群众,尤其是来上访的群众,我们首先要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朋友,然后才是当事人。假如自己的亲人、朋友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所以要将心比心,要热心的对待他们。”生活当中,田志敏也是这么做的。

  2007年2月的一天,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天气异常寒冷。中午1点左右,田志敏有事提前来到法院。当他走到立案庭门口时,看见一位老大娘冒雨站在院子里。他上前一问,原来大娘姓彭,是泽家湖人,为一件再审案件来法院,因为路途远,赶到时法院已经下班了。田志敏急忙将她安排在立案庭休息。在得知她还没吃午餐后,又赶紧从街上买来热腾腾的饭菜。当大娘吃着田志敏买来的饭菜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原来因为案子的问题,对法院有意见,没想到法院的庭长对一个老百姓这么关心,没有一点架子,有这么好的法官,我还是相信法院。

  重庆市酉阳县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儿子被人杀害,凶手已被永顺县人民法院判刑,但因其家中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的附带民事部分一直无法执行。2008年9月,老人千里迢迢来到永顺法院了解执行情况。田志敏问明情况后,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并妥善安排好老人的食宿。在院领导处理好老人的案件后,田志敏又亲自买票将老人送上回程的汽车,给老人买了一大包食物,一再叮嘱司机照顾好老人,并将买东西剩下的钱都塞给了老人。临走时,一路不怎么说话的老人,突然大声对田志敏说:“你娃真是好人啊!”

                   耐心化民怨

  到立案庭办过事的群众都知道,那里有个时刻把笑容挂在脸上的田庭长。即使是面对一肚子怨气、恶语相向的上访者,田庭长依然是一脸笑容,耐心倾听,耐心解释。“到立案庭来的人,不是来立案的,就是来上访的。来立案的,有的对法律规定不清楚,需要法官耐心解释;来上访的,往往一肚子的怨气,更需要法官热情相待、耐心解释,否则极容易激化矛盾。”田志敏说,“其实很多时候,上访者要的并不是一个最终的说法,他们更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发泄情绪的地方,找到一个能认真倾听他们诉说的听众。而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更多时候就是要扮演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这样才能化解群众心中的怨气。”

  曾经有一个来上访的老人,一进门就坐在田志敏的办公桌上不下来,而且对田志敏恶语相向。但是田志敏并没有生气,依然笑脸相对,耐心的开导老人。最后老人的火气消了,走下桌子,对旁边的人说:“这个庭长硬是扎实(方言,厉害的意思),我本来是想来闹事的,他一脸的笑,又那么耐心的开导我,硬是让我的火气消了,没办法闹了。”

  2008年4 月,原永顺县民族家俱厂部分职工认为永顺县经贸局出卖了家具厂的房屋,来到立案庭要求起诉经贸局。田志敏经审查,该案不属于法院管辖范围,于是给他们耐心解释法律规定。但职工们情绪激动,集中了40余人到立案庭大吵大闹,要求法院立案,并扬言法院不立案,他们就集体到县政府上访。田志敏一边将情况报告给院领导,一边耐心的劝说他们,给他们讲法律,讲政策,讲道理。这部分职工前后来了法院三次,田志敏每次都热情接待,不管他们说什么,田志敏始终笑脸相迎,耐心讲解。在田志敏的劝说下,这些职工最终理解了法律规定,认识到法院不立案是正确的,也没有去县政府上访。

  正是田志敏始终如一的热情和耐心,化解了无数上访群众心中的怨气,让群众感受到法院和法官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诉求的重视。即使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从立案庭走出去后,群众都是“进来时怨气冲天,出去时心平气和”。

 

  “要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挨得起骂,受得了气。”这是田志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长期工作在立案信访一线的法官来说,挨得起骂,受得了气,不是靠好脾气或者一时的忍耐就能做得到的。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的法官,只有把立案信访不仅仅当做一项工作,而是当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来对待的法官,才能做得到并且长期坚持。而田志敏,正是这样一位法官。

  自从2005年进入立案庭工作,田志敏就与立案信访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全院中层干部进行竞争上岗,田志敏仍然把立案庭庭长作为自己唯一的竞选目标,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连任。

  谈到自己的选择,田志敏说,在从事立案信访工作中,自己有过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有过无奈,甚至有过短暂的迷茫,但自己从来没有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因为自己深爱着法官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钟爱着别人视为“第一难事”的立案信访工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自己会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一自己钟爱的职业,把法治精神作为自己的信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奋力前行,书写自己平凡但绝不会平庸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春勇